情緒行為障礙的定義與特徵
情緒行為障礙(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EBD)是指一類影響個體情緒和行為的心理健康問題,通常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些障礙可能導致個體在情緒管理、人際互動和學業表現上出現顯著困難。
主要特徵
情緒行為障礙的特徵可以分為兩大類:
- 外向性行為:包括攻擊性、衝動、反抗等行為,這些行為通常會對他人造成影響。
- 內向性行為:表現為退縮、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這類行為通常不會直接影響他人,但會影響個體的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2][4][9]。
常見症狀
情緒行為障礙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
- 情緒問題:如焦慮、憂鬱、情感波動等。
- 行為問題:如違規行為、社交恐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等[5][9][10]。
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的學業表現和社交互動,導致學校適應困難和人際關係問題。
成因與影響
情緒行為障礙的成因通常是多方面的,包括:
- 生物因素:如遺傳和神經生物學的影響。
- 環境因素:家庭環境、社會支持系統以及學校環境等都可能對情緒行為障礙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6][17]。
如果不及時干預,這些障礙可能會持續到成年,影響個體的職業生涯和人際關係[8][10]。
輔導與支持
對於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適當的輔導和支持措施至關重要。這些措施包括:
- 行為改變技術:教師可以通過正向增強和具體的讚美來鼓勵良好行為。
- 社交技巧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和改善人際互動[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