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聽見家長們向老師求救:「每次教(叫)孩子寫功課都像打仗一樣,寫沒幾題就開始抱怨題目太多、太難寫,甚至還不停地頂嘴、發脾氣,搞得雙方情緒都不好,孩子的作業品質更是一塌糊塗……。」陪伴孩子學習是一門學問,若我們能在當中採用正確心態並結合策略,就可以改善親子間的關係,也能讓孩子們平靜且專心的完成功課,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

首要的第一步就是『認同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負面的情緒,家長們先不要急著責罵孩子或是要求孩子,若我們能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並且認同他的感受,體諒他因身心疲累或學習挫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這將成為孩子強而有利的支持系統!

接著進行第二步『冷處理』,給孩子一點空間與時間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在面對學習壓力時,可能會出現頂嘴、頂撞、發脾氣、不耐煩等不良態度,此時的他聽不進任何的勸告與提醒,家長可以適時的先離開這個情境,緩和自己的情緒、也給子一個空間可以冷靜下來想一想,否則在情緒的催化之下很容易造成親子衝突,不但無法解決原本單純的學習問題,更不自覺的將親子問題擴大。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舒緩後,即進入『策略討論』的階段,家長可以與孩子一同討論問題解決的方法、根據孩子的個別差異給予適當的策略,例如:先陪伴孩子將學習環境整頓好,書桌的桌面淨空,減少易使孩子分心的事物;或將作業時間分段、分散學習的時間,一部分在晚餐前完成、另一部分在餐後或者是洗完澡之後完成,藉由不同情境的轉換與作業分段的方式,並穿插不同科目學習,先學習喜歡的科目,再學習較不喜歡的科目,讓孩子在寫功課時不會覺得壓力太大、也較不易生厭倦之心;亦可針對小朋友注意廣度及持續度將課業內容切割,一次呈現一部份的作業,讓孩童逐步漸進的完成;若小朋友有專注力的問題,更可利用鬧鐘、沙漏來做自我監控;結合增強策略,告訴孩子作業完成後可以做他自己想做的活動;當作業難度遠遠超過小朋友的能力,那麼我們可以陪伴孩子一同完成,一方面降低孩子的學習挫折感,另一方面也可在教導的過程中清楚知道孩子不會的概念為何,若能將此訊息告知孩子的老師,請老師協助教導,相信孩子會有更好的學習。

學習本身是一件艱辛卻又很必須的事!當我們能正面的給予孩子支持,積極的討論出適切的策略,我們就會發現孩子能快樂的學習,也能營造出合諧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