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享的力量 改寫自許哲銘分享的力量
「從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
第一特獎是四十吋彩色電視,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書信有如雪片般飛來。競逐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學生、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婦,答案是無所不包,創意是無奇不有。決選的結果出乎意料:由一個小學生中選。他的答案很簡單:「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的確,誠如評審給的評價:「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擁有。」
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他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同學柏濟所獲得。有一次,柏濟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後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但是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這一段時間裡的上課內容,做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
諾貝爾長大之後,成為一位卓越的化學家,後來更因發明炸藥而成為鉅富。儘管擁有天文數字一般的財富,但諾貝爾並沒有把錢留給家人,在去世前,他已經預立遺囑,將捐出全部的財產,設立諾貝爾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重大貢獻的人。諾貝爾的成功,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和樂於分享的態度。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你贏過多少人,而在你幫過多少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不該只是無止境的競爭,在競爭的氣焰下,就算得到勝利,也難保不會燒傷自己。如果大家能用「你好,我也好」的心態,學會樂於分享,懂得廣結善緣,那麼整合這些善念的力量,必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