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朗讀

15 國語6上第十四課 桂花雨.mp3

十四、桂花雨           琦君      節錄自琦君 桂花雨

【作者與作品】

琦君,本名潘希珍,浙江省 永嘉縣人,生於民國六年,卒於民國九十五年。

琦君為現代著名的女作家,作品有散文、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其中以散文最為著名,曾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她的散文充滿抒情、懷舊氣息,以樸實自然的文筆,描寫親身經歷過的往事,文章流露出溫柔敦厚的情感。

本文節選自桂花雨。作者回憶小時搖桂花的人與事,藉由鮮活動人的圖像,刻畫出美好、難忘的童年。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的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可是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的從綠葉叢裡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豔。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海縣分,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布,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交代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的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裡,晒上好幾天太陽,晒乾了,收在鐵罐子裡, 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