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功課 有要訣~提供暗示或線索拒絕幫忙完成作業
開學了!親子家庭作業大戰又將開始。孩子總是對家庭作業拖拖拉拉,看在爸媽眼裡不免敦促再三;一言不合就引發親子間一頓爭吵,往往是大人氣結、小孩哭。其實父母不妨想想,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做功課?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他們樂在功課?
最近我國一項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國語科家庭作業的研究發現,目前國小國語科的家庭作業仍以抄寫習作、生字、課文為主,了無新意,這也難怪不少高成就學生不喜歡這種太枯燥的作業方式。 在美國,多數專家都相信做功課的效果恢宏,讓孩學得更多、成績進步,還可訓練孩童自律及責任感。 此外很多研究也顯示,父母參與孩子做功課對孩子學業成績有正面效果。只是對父母涉入的程度與方式,看法不一。 心理學家道森說,家長應避免太專制的態度,把陪孩子做功課當成商量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如果家長發現作業中有錯誤,最好交回去給孩子,讓他自己找出錯誤。家長要表現出希望孩子自已負起責任。 資訊專家華勒絲說,由於老師、科目及年級不同,孩子家庭作業的量也不同。一般說來,從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孩子每天做課業的時間應不超過二十分鐘;四到六年級課業應加重,每天做功課時間二十到四十分鐘。 以下是專家的建議,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從家庭作業中獲取最大的效益:
~以上全文摘錄自民生報